导读:这座东北城市卖房 “盯上”了在校生 为什么这么说?最近,东北省会城市沈阳,推出一系列活跃楼市的政策,其中给在校生发放购房补贴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事实上,沈阳上述政策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在校生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自身没有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为其发放购房补贴,会有多少在校生购买?还款问题又如何解决?
在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这一政策针对的购房群体,其实是学生的父母。
“如果当年对‘70后’‘80后’在校生发购房补贴,不会有太大作用。但现在在校生基本是‘00后’,尽管自身购房能力不足,但其父母基本上是‘70后’‘80后’,购买能力较强。”李宇嘉分析。
在他看来,目前在校生购房,不论是全款,还是贷款还月供,基本上都由父母负担。
据了解,在包括沈阳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如果以子女的名义贷款买房,父母都可以成为共同还款人。
从毕业生到在校生
在此次补助在校生之前,沈阳曾多次发出针对年轻人的购房优惠政策,但主要受益对象指向了高校毕业生。
比如,在2022年9月,沈阳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对在沈就业创业的毕业五年内的普通高校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一次性7万元、4万元、2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
而与沈阳一样,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购房补助的城市,屡见不鲜。
早在2017年,长沙就发布公告称,2017年以后在本地就业的硕士和博士生,如果首次在长沙买房,分别可以领到3万元和6万元的购房补贴。
此后,越来越多城市跟进,对高校毕业生的补助范围也由博士、硕士,逐步扩展到全日制本科,甚至部分普通地级市,将补助范围扩展至专科。
比如,2022年12月,湖北荆州出台10条楼市措施,大专以上毕业生购首套房可申请2万元补贴;2023年5月,安徽滁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显示,给予大专(含高职院校)毕业生购房款8%(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
而此次沈阳购房补贴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在校生这一环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分析,沈阳是希望从购房的角度发力,更多留下本地的高校学生资源和人才资源。
在李宇嘉看来,这一变化意味着城市的“抢人”竞争已从“抢”毕业生“内卷”到“抢”在校生。他说,“沈阳有不少优质高校,比如有两所211院校,一所985院校,地方当然想要这些人才留下来。”
争抢“新市民”
“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上述标准,经常被地产行业人士用来评判一个城市的房产市场。
近几年,在不少城市“土著”居民的购房需求相对饱和,新市民则逐渐成长为购房大军中的“生力军”。
“近几年,部分城市发现,需求端不管出台怎样的刺激政策,对楼市的影响都不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最重要还是留人,只要人留下了,未来一定会产生购房需求。”李宇嘉分析。
而吸引外来人口,让更多“新市民”购房,被业内人士当做“拯救”楼市的利器。
以东北三个省会为例,近期都推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政策,对“新市民”购房补助的侧重点则各不相同。
9月7日,吉林省长春市发布《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样提到支持高校毕业生在长春购房安家。《通知》明确,对近5年毕业的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首次购买长春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3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不过,不同于沈阳给在校生购房补贴,长春则选择了其他的“新市民”群体。
《通知》显示,给予进城农民和环卫工人购房奖励。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长春对进城农民和环卫工人购买本市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200元/平方米的购房奖励,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2万元,购房奖励和贷款贴息或购房消费券可同时享受。
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则从户籍角度着手,给“新市民”购房补贴。
哈尔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显示,除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补助,农业户籍的购房人,如果在哈尔滨9区购买首套或第二套新建商品住房,财政给予其3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而最近不少南方城市,则选择继续开放落户,以吸引更多“新市民”。比如9月4日,南京就宣布,拟放宽落户政策,35岁以下大专生缴社保即可落户。
但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看来,真正能吸引“新市民”的仍然是就业。
“购房补贴对吸引‘新市民’有一定的作用,但绝不能放大这种作用。最吸引年轻人和外来人口来此定居的还是充沛的就业机会和相对可观的薪水。从这一层面出发,产业的作用可能更为关键。”牛凤瑞表示。